微信号公众号
全国诊疗热线:18201366978
首页 > 健康讲堂 > 足的稳定机制
足的稳定机制
  足的稳定机制中比较重要的结构是足弓,包括内外侧纵弓和横弓系统。
  
  外侧纵弓系统较低、较短,由跟骨、骰骨和外侧的两块跖骨构成,弓的最高点在骰骨。
  
  外侧纵弓的运动幅度非常有限,活动度较小,适于传递重力和推力,而不是吸收这些力。较长、较高的内侧纵弓是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和三块内侧跖骨组成,弓的最高点为距骨头。
  
  内侧纵弓前端的承重点在第1跖骨头,后端的承重点在跟骨结节。
  
  内侧纵弓比外侧纵弓高,活动性大,更具有弹性。横弓是由骰骨、3块楔骨和跖骨连结构成,弓的最高点在中间楔骨。横弓呈半穹隆形,其足底的凹陷朝内,当两足紧紧并拢时,则形成一完整的穹隆。横弓通常时由跖骨头传递力,腓骨长肌腱是维持横弓的强大力量。
  
  足纵弓本质上是不稳定的,由关节周围强大的韧带加固。在负重情况下,纵弓拱形略有减小,但在短时间内,足跖侧韧带结构的强大张力有能力保足弓不被压垮。对安静站立期间的EMG研究结果表明:固有肌几乎不参与维持足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足弓还靠足底腱膜进一步加固。足底腱膜起于跟骨结节,向远程延伸,止于所有足趾近侧跖骨的基底部。
  
  经典理论认为跖腱膜起着绞盘的动作机制,它主要对足内侧起作用,切除近节趾骨或跖骨头就会造成这一功能丧失。
  
  如果采用胫骨上施加向下作用力,在跟腱上施加向上作用力的方式模拟人体站立姿态,可以发现:作用的负荷部分是由跗、跖骨形成的弓形提供的力矩分担,另一部分是由足底腱膜承担。
  
  足弓的维持除了依靠骨性结构,静力性韧带-筋膜的支持外,动力性肌收缩(足的动态支撑)对维持足弓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足底,所有的足外肌和大多数的足固有肌都经过足弓下面,当闭链运动时肌收缩,所产生的力可紧张足弓。
  
  趾短屈肌,拇趾外展肌和小趾外展肌分别对内纵弓和外纵弓起到稳定作用;拇长屈肌、趾长屈肌(非固有肌)并不直接起到加固足弓的作用,这些肌肉有助于足跟内翻和保持踝关节处于跖屈位置。
  
  胫骨前、后肌和腓骨长肌却有维持足弓的直接功能。这些肌肉的肌腱平行于韧带行走,止于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的基底区域。肌肉从足的内侧、外侧以及足底包裹,对限制足的近侧部分运动有较强的作用。
  
  腓骨长肌和胫骨后肌束止于骰骨上,与拇短屈肌的斜头和横头一起维持足横弓,并加固内、外纵弓之间的连接。足弓也可能通过胫骨外旋、跟骨内翻和脚前掌内收动作形成的单个关节微小转动中获得附加支持。
  
  足弓增加了足的弹性,使足成为具有弹性的“三脚架”。人体的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后传递到跖骨头和跟骨结节,从而保证直立时足底着地支撑的稳固性,在行走和跳跃时发挥弹性和缓冲震荡的作用。足弓还可保护足底的血管、神经免受压迫,减少地面对身体的冲击。

京ICP备18041478号-1